“唯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是一回事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3:36:38
“唯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是一回事吗?
“唯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是一回事吗?
“唯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是一回事吗?
两回事.
唯美主义
开放分类: 文学、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完美主义
[编辑本段]
完美主义——虚幻的另一个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
然而,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的源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
完美固然能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便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
如果你要判定你是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看看以下几个问题:
(1)当你在工作的时候,别人说话或打岔时你的注意力是否会被破坏,并且由此你感到愠怒?
(2)当你在计划购物时,你是否不想理睬对你促销的人,而是去找一些你需要的信息然后再作定夺?
(3)你是否对那些随随便便的人感到非常厌恶,并且暗自批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太不负责?
(4)你是否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也许更加理想?
(5)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因而经常挑剔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或他人所做的任何事?
(6)你是否经常顾及别人的需求,而放弃你自己的需求和机会?
(7)你是否经常认为干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的,却又常常希望你自己能够再轻松些?
(8)是否常常心里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
(9)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意而时常变动它们?
(10)你是否不断地为别人没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亲自去重做这项工作?
这些问题,若你都回答是.无疑你与完美主义者相去不远.现在,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完美主义者的性格特征;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有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半途而废--虽然他们都是自动自发的.也许开始工作时有一股永不罢休的劲头,但后来都会衰减,原因就在于在工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最后那股稳做不辍的冲动只有认输. 由于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而作壁上观,所以他们往往轻率地订下计划,并且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他们的计划就要完成时,他们又产生了疲倦和事不关己的感觉,因为手中有太多大多的计划要实施.这种感觉日积月累,使他们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碌碌无为和忿怒的心情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于这种求好心态,所以完美主义者对所制订的计划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在现实的严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兑现,完美主义者就容易发怒和激动.这也是一种不完美的面貌表情,他们会害怕旁人因这种怒形于色的表情而讨厌他们.于是,他们要极力压制这种感情,;改变这种感情,愤怒就会郁集在他们心中.抱怨他人是他们不大愿意做的,就转而怨恨自己把标准订得不够高、或者任人不贤,或者择友不善.对自己的怨恨很容易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沮丧之中.有时他们也察觉到自己订的标准过高了,但是他们与自己过不去.不愿意考虑修正自己的过高要求,而自欺欺人地说此标准是最标准的.
即使完美主义者知道别人看得出他们逊世的态度,而且他们也为此焦急,但是仍然找不到--个最好的办法来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两难:这样的矛盾心态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完美主义者容易自责,他们对自己苛刻地要求,进而达到过分的地步,他们在过分警慎和突如其来的鲁莽轻率中摇摆不走.在这恼人的矛盾的折磨下,完美主义者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端的紧张和焦虑之中,并且伴随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自怜自艾.
完美主义者心中有一个不灭的目标--追求完美.这个意念索绕在他们的心头,促使他们一生中都朝此奋斗不息.但是,他们给完美所卞的定义不同于一般人所说的完美,一般的人给完美下的定义是“十全十美”他们追求确定、精确的“完美”,并且他们非常仔细地注意每一事物的细微之处、有时竟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由于他们的这种态度,使得他们在处世时显得十分严谨、他们不愿意轻易地下结论,但选走某个目标时就显得十分投入,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别人有十分的不同一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至少大致看来是完美的·自己的人格也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完美主义者对其他人对自己的评语(尤其是无能的评语)显得过度的敏感.对待这些评语的态度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完全放弃,二是神经质似的严重的自我失控.
完美主义者对众人的批评有着惊人的警惕感、为了避免事后遭人非议,他瞩在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或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时,往往会花很大的精力作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便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赞扬代替批评是他们的一贯愿望.在工作时,他们采取的方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前大多数都从形形色色的指南丛书中搜集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或综合、或择其善者而行之.为了避免在中途节外生枝,加之求好心切、完美主义者往往都实行一些短程的计划.这样不仅逃脱了中途而废在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尽快地看到工作的成果.这对他们来说,内心可以获得极大的愉悦;他们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构思自己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方法,以做到万无一失.当其他人或者环境因素不允许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构思和完成计划的时候,他们心中就会万分沮丧,有时甚至发出愤怒.对于他们感兴趣和认为应该做的事,完美主义者总是全力以赴.他们会认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便工作时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的,而且一般只要工作结束,其结果跟他们预想的都一样或差得不远.对那些他们不在乎的事情,他们却显得有些冷淡和漠不关心.
完美主义者的要求对别人来说都高了一些,因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有些过于夸张和没有必要.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周围人的认同感;旁人对完美主义者的无法忍受或不以为然使他们经常感到困窘不安,有些计划和工作在没有开始之前就搁浅了.这种挫折感使他们忿忿不平,他们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高标准,反而会把它们加之于周围的人身上.
固执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完美主义者看问题一般都认为只有两面,因此有走极端的倾向.一旦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或者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就会对其他相反的意见变得相当的神经质.用顽固和专制这两个词来形容他们这时的状态毫不为过.对待别人意见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叛逆的蠢动,以及对自己本性不大驯眼的恐惧.他们希望自己正直、善良、诚实,然而固执的本性却拉着他们率性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他们受挫.受批驳时,他们会怀恨在心,虽然表面上看来仍是一团和气,毫无记恨的迹象.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相当挑剔,对别人也非常苛刻.当他在说“是”的时候,他心里却总是在想是否应该说“不”.对待一件事,他们总是再三地审查才将其放行.在谈话中或会议上,发问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因为他们对别人和自己总是有大多的质疑.在别人限中,他们是争强好胜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吹毛求疵的心态使得他们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时候总是不能始终加一.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离他们的最完美标准都相去甚远.
完美主义者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因此他们觉得完全有必要让别人知道最好的是什么、在行为上就每每伴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完美主义者认为追求完美应该是一个人的起码人格,于是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该如何行事,而这些婆婆妈妈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让别人感到厌烦和无法忍受.他们这种妄加批评和处处充当权威的精神使他们降到与吹牛者一样的地位.当然,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性格也会使他能力四射,因为在决策时需要他们.他们在决策前,一定要研究所有的相关细节以做到万元一失,还会认真地衡量投资报酬率.基于对效率的考虑,他们会把每一个人、每一件材料用得恰到好处,决不浪费时间去做无用功.有时,他们收集信息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诚然,此举过于耗时,然而对于正确的决策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认为做亡羊补牢的事不如未卜先知、防患于未然.正是这种拘限于细枝末节的性格让他们的决策往往成功.
完美主义者深具领袖的气质.他们很有创造力、判断力,也勇于创新有时他们要蛮横地强迫别人跟他们作出同样的决定,或者按他们的意思做事,这样做也是对维护领袖的尊严心不可少的,虽然下属对他们作法怀有极大的不满.当其他人了解了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后;只要维护完美的原则,任他做什么事都可以得到完美主义者的谅解.每当工作进行顺利时,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观点和计划总是简明扼要地交待给别人去做,别人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他们也不愿去干涉,只要照此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怀有相当的自信,而且比别人更加勤奋,心胸也较宽阔,较易信赖他人.对其他有跟他相同性格的人,他们还有惺惺相惜之意,那些出色的人受到他们与别人一样的钦服和尊敬作为领导的完美主义者是十分欣赏工作有效率而且具有魅力的下属的.在会议上.完美主义者大多时候是会议的主持者.在会前他们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也不愿意让会议无功而终,所以,他们显得激动和专制,但在时间和条件的允许下、他们也会给与会者足够的发言机会.闹成一团的会议场面是他们所深恶痛绝的.在对工作的重点指示和责任分派上;由于他们已掌握大量的信息,对下属了解得很充分,他们处理这类事情干净利落.在工作进行中;他们对工作进展情况的掌握和追踪一丝不苟,而且往往能够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
在处世关系上,完美主义者是一个相当懂得克制的人.他们不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感情也不轻易地流露出来,在某些时候,他们看起来有些接近神秘.他们对自己有时不能控制和理智情感感到害怕,回应别人就十分谨慎,这种过度的自我紧张和自制形成一种直觉,影响他们对别人的样的决定,或者按他们的意思做事,这样做也是对维护领袖的尊严心不可少的,虽然下属对他们作法怀有极大的不满.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他们对配偶要求颇高,但他们对待爱情是忠实的,而且是全心全意的付出的.正是由于用情“过专”他们很容易在爱情的旅程中受到挫折和伤害.他们是较负责的,对爱人的一切都非常关心,这显出他们的社会道德感也较强.为了获取爱人的欢心,他们往往比以往更加勤奋地工作,但在热恋时,她们却显得不太主动,有时甚至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缘于完美主义者不喜欢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生最大的目标不应该放在卿卿我我之上,而应放在事业的成就之上,对过多的约会他们觉得是浪费时间以致于有些冷淡.完美主义者聪明机智.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所以,他们不喜欢依赖于别人,对不能自动自发做事的人和喜欢依赖他人的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有人过于依赖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包袱沉重和宝贵对间已被剥夺.为了保护自己的时间和权利不受侵犯,他们容易变得自私自利,这种性格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也许不可多得的爱情也会因此而终结.
在社交场合中,完美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压制型,一类是宣泄型.压制型的人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很和气地对待他人,不管心里是多么的愤怒.痛苦或沮丧,他们都笑脸迎人,而他们的社交魅力也因此而辐射出来.而宣泄型完全相反.他们把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失望刻在脸上,一副郁郁不乐的样子.而且易激动,易焦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他们并不是没有克制自己的情感,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蹩眉悲伤的样子,与那种胸中燃烧着怒火而脸上仍绽开微笑的人相比,他们显得不够成熟老练,并且他们这种样子并不会换来别人的同情,反而增加旁人心中的厌恶感.
完美主义者基于自身条件较好(只是他们自己认为),所以不能忍受自己被他人忽略或看不起.他们很在乎别人对他的尊重,因为这是对他们努力培养出来的特质的认同.然而对别人给他的赞美;他们却显得不以为然,这是由于他们内心中那不断挑剔的声音在提醒他们、表面上,完美主义者对别人的赞扬会很客气地接受,毕竟别人是在恭维.而他们心里却在想这个评价与专家的水平相比,没有任何意义.况且他们想自己的目标更高,更好,根本还不曾达到.当他们成长、蜕变之时,完美主义者会很注意培养自己,很多优秀的特质就会显现出来,比如:他们事业心比较强;富有创造力,并有创新和改革的勇气,较激进,他们愿意为工作付出较大的精力.他们是健谈的,亲切、和善的、具有优秀的领导气质.他们的和善和亲切辐射到别人身上,感染别人,其他人会因为他们的自信而也信心倍增.在评价事物时,他们的价值体系是较好的,因为他们强调公正、对别人和自己,要求坦率、诚实.在比较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能够承受多种压力;而且还帮助他人、因此他们也会收获到人生的一大财富一不渝的友谊.他们对别人大公无私,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清楚地洞悉现实.天生的洞察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优秀的领导者身上,使他们大多数人成为了创新的先锋、时代的巨人.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
完美主义就是要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表述是毫无意义的,必须界定其背后的价值判断. 完美主义,最根本,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体两面的这样一对诉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 显然,幼稚与成熟的区别,在于好坏的判定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所谓适应能力的核心也在于此.(这是在病理层面而论的,在愚智层面不同.)
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
因此,对于好坏事实的判断与公认标准的差距之大小,是一个重要的症状划分标准.
因为“完美”在事实上的不可得,但却顽固地要求完美,于是,只能以内部平衡的方式营造某种完美的假象.正因此,完美主义者通常没有适时放弃的智慧.但是,当他们再也无法在现实的冲击中,维持那自欺欺人的完美假象时,将无可避免地滑入另一个认知极端,全盘否定一切.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和收获能持续地提供激动人心的满足,这样,也就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现激动人心的自我激励.因而,坚忍不拔也就不可能成为他们的风格.相反,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是他们的例行遭遇.(而对于追求完美主义者,善于自我激励正是他们的鲜明特征.)
正是因为完美主义,人们才能借着反省的名义,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放大成自卑,然后进行讨伐,人为制造心灵世界的战争.于是,把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变成了自我惩罚的凶手.
所谓自我激励,也就是从困难中看至希望,从不完美的自我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这种人善于建立自尊自信.而“要求”完美的人,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完美主义者总是看不到希望,除了每天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这些负面情绪,成了他们的生活风格,甚至,成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特殊方式,所以,他们会努力去保护这种方式,不会轻易改变 .因为不能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体验自我的存在价值,于是只能在自我的内部,以“痛”的形式来证明自己还存在着.从这个角度来说,“痛苦”确实是一种价值.当现实功利得不到满足时,“痛苦”是替代品,它与满足感本质上都是提供自我确认的资粮.所以,在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的自暴自弃和自我毁灭总是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义无返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