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程趣题D,盼详解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B地.甲开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乙步行速度是8千米/小时,丙也步行,速度是7千米/小时.开始时,甲用车送乙一段路,然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9:37:25
小学行程趣题D,盼详解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B地.甲开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乙步行速度是8千米/小时,丙也步行,速度是7千米/小时.开始时,甲用车送乙一段路,然后
小学行程趣题D,盼详解
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B地.甲开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乙步行速度是8千米/小时,丙也步行,速度是7千米/小时.开始时,甲用车送乙一段路,然后回来接丙,结果三人同时到B地.如乙在全程中步行了2.8千米,问:丙步行了多少千米?
小学行程趣题D,盼详解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B地.甲开车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乙步行速度是8千米/小时,丙也步行,速度是7千米/小时.开始时,甲用车送乙一段路,然后
设丙步行x千米
总路程C
2.8/8+(C-2.8)/56=x/7+(C-x)/56
(19.6+C-2.8)/56=(8x+C-x)/56
19.6+C-2.8=8x+C-x
7x=16.8
x=2.4千米
这是小学的题目???三方程式啊!!!
懒得算!!!这个分不要也罢了!
.
好简单啊!!
2.8/8+(C-2.8)/56=x/7+(C-x)/56
(19.6+C-2.8)/56=(8x+C-x)/56
19.6+C-2.8=8x+C-x
7x=16.8
x=2.4千米
看看这个吧
了解了原理自己算吧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涉及的主要是速度、时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行程问题有一个物体运动和两个物体运动等情况.这里只阐述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的问题和同向追及问题两大类.这两类问题除了速度、时间、距离外,还涉及下面一些因素:运动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地点(同地出发、不同地出发),出发的时间(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运动的路径(直线、圆周等)...
全部展开
看看这个吧
了解了原理自己算吧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涉及的主要是速度、时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行程问题有一个物体运动和两个物体运动等情况.这里只阐述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的问题和同向追及问题两大类.这两类问题除了速度、时间、距离外,还涉及下面一些因素:运动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地点(同地出发、不同地出发),出发的时间(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运动的路径(直线、圆周等),运动的结果(相遇、没相遇、交叉而过、追及等).目前小学里只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
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其基本特征是两个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关系是
相遇时间=相隔路程(即路程和)÷(甲速+乙速).
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相向而行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1)求两地相距多远,(2)求相遇时间,(3)求其中一个物体的速度.
如:“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钟走60米,小龙每分钟走45米,3分钟后两人相遇,问两地相距多少米?”两人同时走,3分钟后相遇,说明两人各走了3分钟.因此,可列式为:
60×3+45×3=315(米)或(60+45)×3=315(米). 前式是先求两人各走多少米,再相加求得两地相距多少米;后式是先求每分钟两人共走多少米,再求3分钟共行多少米,也就是两地相距多少米.
再把上题改为:“志明和小龙同时从相距315米的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钟走60米,小龙每分钟走45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让学生理解几分钟后两人相遇,也就是两人同时走几分钟把全程走完.因为每分钟两人共走了(60+45)米,所以 315米里包含几个(60+45)米就是走了几分钟.列式为:
315÷(60+45)=3(分).
在此基础上可归结出“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的关系式.
练习时可安排如下的选择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A.2000米. B.1000米. C.无法解答.”使学生明确,此题没有交待两人是否相遇,所以无法解答.
最后讨论第三种情况.如把上题改为:“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0分钟相遇.已知甲每分钟走50米,求乙每分钟走多少米.”这就是求另一速度的相向相遇行程问题.列式为:
1000÷10-52=48(米)
或(1000-52×10)÷10=48(米).
相向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路程=(甲速+乙速)×时间,对于相背而行的行程问题同样适用.例如:“甲乙两人由同地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可解得(52+48)×3= 300(米).相向相遇问题与相背相离问题统称为反向行程问题.
同向追及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而后面的物体由于速度快,在一定时间内能追上前面的物体.基本关系是
追及时间=相隔路程(即路程差)÷(甲速-乙速).
两个物体的速度之差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后者追上前者的路程.例如:“甲乙两人从学校到县城去,甲每分钟走55米,乙每分钟走45米.乙走了6分钟后,甲才开始走.甲要走几分钟才能追上乙?”乙先走 6分钟后,甲乙两人相距(45×6)米,又因为此后两人间的距离每分钟缩短(55-45)米,所以(45×6)里包含多少个(55-45),甲就需要几分钟追上乙.列式为:
45×6÷(55-45)=27(分).
同向追及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相隔路程(即路程差)÷(甲速-乙速)=运动时间”,对于其他的同向行程问题也适用.如:“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县城去,甲每分钟走55米,乙每分钟走45米.6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可解得
(55-45)×6=60(米).
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也可以在封闭线路上进行.例如:
甲乙两人沿着池塘边跑步,甲每秒钟跑5米,乙每秒钟跑3米,池塘周长为400米.(1)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开始向同一方向跑,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第一次追上乙?(2)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开始向相反方向跑,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第一次相遇?
(1)同方向跑,甲第一次追上乙时,甲正好比乙多跑了一圈,即两人的路程差是400米.根据
路程差÷(甲速-乙速)=追及时间,
解得
400÷(5-3)=200(秒).
(2) 反方向跑,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共跑了一圈,即400米.根据
路程和÷(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得
400÷(5+3)=50(秒).
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有些反向或同向行程问题的“路程和”或“路程差”需通过物体自身的长来推得.例如:“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120米,每秒行17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几秒?”(或两车同向而行,求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需的时间).题中两列车的路程和即为两列车的车身长之和.列式为:
(102+120)÷(20+17)=6(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