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认识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2:14:01
大学生应如何认识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应如何认识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应如何认识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如何确定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角色?
在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是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但他们又是没有经济来源的人,是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公民.这是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据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即使出身出富豪之家、是达官贵人的子女也不例外.如果某学生完全依赖家庭和父母,在同学面前会很没有面子.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很少有自己打工挣学费的.我们的大学生既不用打工挣学费,也不能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他们的社会角色介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这既与观念有关,也与体制有关.
如果我们承认在校大学生是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公民,就不应该将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从理论上讲,在校大学生做为成年人,做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他们理应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得到医疗保障.事实上却根本行不通.
今年“两会”就有来自浙江的政协委员陈浩提议说:应该把在校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他说,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因患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求助社会的消息时有所闻.社会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外.《齐鲁晚报》对此评论说:其中有些大学生得到了社会捐助,但幸运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学生是消费群体,无经济来源,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社会捐助又无保障.因此,有必要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医保体系.虽然陈浩委员只提到了医疗保障,但他的议案显然已经触及在校大学的社会角色这个关乎“政策空白”的问题.
在校大学生是如此,已经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同样是如此.按重庆市《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权力.”也就是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父母有的在职,有的已经退休,但都有收入.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衡量,立即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社区和街道办事处说,除非大学毕业生已经结婚,独立成家了,两人都没有收入,那就可以申领了.这等于没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还没有着落,哪有结婚的道理?
说来说去,在校大学生和已经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得不到社会帮助,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父母.而贫困生呢,他们依靠不上父母,他们就只能依靠社会捐助.对于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已经受到很多的批评和指责.但我们的体制和观念是否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呢?我们的社会普遍没把年满18周岁的青年当成成年人看待,因此既不会要求他们自己打工挣钱上大学、也不会在他们尚未就业、没有生活来源时给予帮助.既不给他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也不给他们享受医疗保障.从政府到社会,全都认为这些已经年满18周岁而正上大学、或者已经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们,应该由他们的父母“包”起来.--- 这合理吗?我想,大学生独立意识薄弱,我们的社会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对在校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认定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