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告之》原文和翻译是什么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18:54:03
《孟子 告之》原文和翻译是什么啊?
《孟子 告之》原文和翻译是什么啊?
《孟子 告之》原文和翻译是什么啊?
【原文】 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3)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③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8)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③瞽(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至于”等.⑤情:指天生的性情.(6)才:指天生的资质.(7)铄(shuo):授予.(8)蓰(xi):五倍.(9)《诗》曰:引自《诗经大雅 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以崇尚美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