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18:00:17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我们知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活动发言稿
我们知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其在现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更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要学会精讲,要研究精讲,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刚才我们先听了两节课,下面我就结合这两节课就谈一谈,这两节课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方面是怎样做的.一、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这节课的灵魂,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适,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不好等问题,都跟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准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一)反复研读教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其价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参中的每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而来.我们在备课时,要反复把教参多读几遍,想想人家这么写的原因.尤其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要认真地思考教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目的和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呢?很大程度上说是要从教参和其他相关资料上来的.(二)抓住课后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如果仔细观察,每篇课文的课后问题其实都指向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即教学目标.以《迎接绿色》一课为例,课后题是:1、默读课文.说说“我”和邻居是怎样爱护这株丝瓜的.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这道自然的风景,这道人间的风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是这里充满了生机.”3、有感情朗读课文.4、读一读第2、3、4自然段,体会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5、背诵并抄写下面一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瓜的藤……风一吹,是晶莹的风铃.”根据以上课后题,张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3、了解人们是怎样爱护这株野生的丝瓜的,感受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4、体会第2、3、4自然段的衬托作用.这些目标分别指向课后问题,并在后面具体教学设计中抓住各个环节的设计,来完成这几个教学目标.抓住课后题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二、在拓展中求高效.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例子”,发挥这个例子的作用.以《咏柳》一课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的拓展学习.(一)对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拓展学习.1、上一课的刚刚学习的《绝句》就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通过这首诗导入到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上.2、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共5首.3、把另一首写柳树的古诗《青门柳》与这首诗进行对比学习.4、介绍两首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前后复习、拓展加起来一共看到了9首描写春天古诗.(二)拓展了学生对诗人的了解.课文中只介绍了作者的朝代,我在学习古诗前对作者的介绍是: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他不仅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夸奖他:“学优艺博,才思高远”.这首《咏柳》是他85岁高龄时写的,流传千古.有人曾经评价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学优艺博,才思高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学问、有才华”!通过我的介绍,贺知章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丰满起来.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诗人、书法家、有学问有才华,最好的咏柳诗等等.而“85岁写了这首诗”也为后面跟《青门柳》的对比学习埋下伏笔.学生这时对贺知章是一种佩服,带着这种佩服再来学习这首古诗,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知识的拓展.1、“我手写我心”,不一样的情感会写出不一样的诗句.2、比喻句的介绍,以及“原来古人在写诗时就会用到比喻句”,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他原来不知道的,在这节课中也并不强求每个孩子都掌握,只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进行渗透.三、生生间的互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1、以《迎接绿色》一课为例:自主感悟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阅读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寻求认识上的共性,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感受.在学习第8自然段的时候,给与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的不同,但是通过自主阅读,学生都能不同层次的体会到丝瓜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张娜老师在班级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中也回忆道:从最开始的每个组都说去分析一句话,经常让孩子们感觉没有的说;到每人一句说自己的感受,让听的人脑中缺少一种整体的感觉;到最后小组交流汇报,从整体——部分——整体,在一个较完整的过程中进行感受的交流、知识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形式调整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合作能力、理解能力的真正水平. 2、再说说《咏柳》一课中体现的生生互助.(1)小组合作中也要注意“三说三不说”.既:学生间通过交流能说清的说;有利于生生互助起到切实作用的说(如互查、互促、互助);确实有困难了再说.三不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说了也说不明白的不说;不随意“说”.(2)在课堂中我主要设计了两处说,一次是“小组交流,讨论诗意”,一次是“互相促进,积累古诗”.我觉得还都是很有必要的.四、尽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各环节中落实对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在《迎接绿色》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张娜老师也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如对“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这句话的处理.1、引导学生感受美:通过自己感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补充感受.花——颜色、香味;叶——颜色;黄花绿叶、鲜嫩滴翠——色彩美.2、指导学生读出美:(1)在学生感受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边想象画面,边尝试着读出美.(2)在知道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法:1)贴黑板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丝瓜花、叶的形象,感悟读文的方法,并把感受到的方法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中.2)老师的范读指导.教学中,老师与其经常对学生说:“用欢快的语气读”,“用愤慨的语气读”,“用同情的语气读”,这种语气究竟什么样?不如老师适时的范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对学生感悟课文的重点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范读也要注意时机与技巧,在学生反复感悟悟不透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如进行范读.3、引起思考,体会表达方法.(1)思考为什么作者这么表达?(2)作者这诗般的语句不仅写出了丝瓜的花的味儿、叶的颜色,还写出了丝瓜藤长势好,以及丝瓜生长的动态美.4、让学生尝试采用文中的方法表达美.(1)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写写?这么美的花,这么绿的叶,那么丝瓜一定长得也很好吧!你能用这种句式来介绍一下丝瓜的果实吗?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把学生对丝瓜美的感受与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表达美.(二)在《咏柳》一课的设计中,我也力求体现语文既要重视工具性,也要重视人文性这一特点.《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代表作品.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帮助学生头脑中出现柳树的形象,体会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课堂中“品词赏句,想象悟情”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处理的:1、通过联想知道“碧玉”是指“柳叶”,“绿丝绦”是指“柳条”,通过“一树高”“万条”想象柳树枝叶繁茂的样子.在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后,我继续引导:诗人把柳叶比喻成碧玉,把柳条比喻成绿丝绦.看来,看来我们不光我们现在用比喻句,很早以前,古人在写诗时就用到比喻句了.2、通过“妆”“裁剪”感受到作者把树当成人来写,也把“春风”这一无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春风”这一无形形象,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寻找春风.最后我们又回到课文中,再次品读课文,从课文的诗句中寻找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以上是我借助今天的两节展示课,对《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这一主题活动的小结.最后想说:要做到减负增效,切实的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刻苦钻研中不断总结经验.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目标明、思路清、方法好、有耐心.在阅读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针对重点,扎实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