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 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8:16:18
在语文教学中 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 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 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优化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乐学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依据,简明的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切忌笼统、空泛的多而杂的教学目标设计.
其次,要“精于施教”.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才能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语文课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等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语文学习方式.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授.所以我们提倡“精于施教”.
“精于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精于施教”特别强调“教为主导”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是指教师讲解内容的精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点因势利导,举一当十的启智促思的训练.“精”着眼于点拨,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发挥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因而,以此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要让学生乐学,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新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起学生想学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课一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在具体阅读时,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点,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
三、注重传授学法,引导学生会学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教师传授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鲁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也就强调了教之以法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所谓“扶”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当然,我们要注意,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提倡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好学.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