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朝三暮四全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6 15:12:30
求文言文朝三暮四全文及翻译,
求文言文朝三暮四全文及翻译,
求文言文朝三暮四全文及翻译,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编辑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将限(13)其食,恐(14)众狙之不驯(15)于己也。先诳(16)之(17)曰:“与(18)若(19)芧(...
全部展开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编辑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将限(13)其食,恐(14)众狙之不驯(15)于己也。先诳(16)之(17)曰:“与(18)若(19)芧(20),朝(21)三而暮四,足(22)乎?”众(23)狙皆(24)起而怒(25)。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26)。 ——选自《列子·黄帝》
译文编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收起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编辑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
全部展开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编辑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将限(13)其食,恐(14)众狙之不驯(15)于己也。先诳(16)之(17)曰:“与(18)若(19)芧(20),朝(21)三而暮四,足(22)乎?”众(23)狙皆(24)起而怒(25)。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26)。 ——选自《列子·黄帝》 译文编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W7ezOa22uVAdYL99F6jLfx07DsJVRbAimcBLP5_ndGOiFs6tnPKRHUC1OED9NwR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