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i.j}为正交基底设a=(x^2+x+1)i-(x^2-x+1)j其中X属于R则向量a对应的点位于第几象限2.a=(3,-1),b(-1,2),c=(1,7)若以向量ab为基底表示c则向量c=3 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5)当t=0时P在(-6,-2)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5:50:29
1若{i.j}为正交基底设a=(x^2+x+1)i-(x^2-x+1)j其中X属于R则向量a对应的点位于第几象限2.a=(3,-1),b(-1,2),c=(1,7)若以向量ab为基底表示c则向量c=3 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5)当t=0时P在(-6,-2)处
1若{i.j}为正交基底设a=(x^2+x+1)i-(x^2-x+1)j其中X属于R则向量a对应的点位于第几象限
2.a=(3,-1),b(-1,2),c=(1,7)若以向量ab为基底表示c则向量c=
3 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5)当t=0时P在(-6,-2)处当t=5时点p坐标为
4.向量OA=(X^2-1)i+(x^2-x-6)j,其中ij分别是与x轴及y轴正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若A在第三象限则x的范围
速求
瓦是说这些题瓦没弄懂来着,
1若{i.j}为正交基底设a=(x^2+x+1)i-(x^2-x+1)j其中X属于R则向量a对应的点位于第几象限2.a=(3,-1),b(-1,2),c=(1,7)若以向量ab为基底表示c则向量c=3 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5)当t=0时P在(-6,-2)处
1.
∵{i,j}为正交基底
∴a可表示为(x^2+x+1,-x^2+x-1)
∵x^2+x+1恒大于0,-x^2+x-1恒小于0
∴a位于第四象限
2.
设c=x*a+y*b
可得x=9/5,y=22/5
c=(9/5,22/5)
3.
向量P(t=5)=向量P(t=0)+v*t=(-6,-2)+(2,5)*5=自己算
4.
有X^2-1
我想你的年级还很小吧?
我下面的话你可能不一定看得明白。。
我想你想问的应该是陈景润证明(1+2)吧?
事实上,我以前也陷入那样一个误区。都说陈景润证明了(1+2)但是还没人能证明(1+1)。总觉得好奇。。
1+1=2不是我们小学就知道的吗?
没经过证明我们怎么就在用了呢?
1+1=2不是和1+2=3一样的证明方法吗?
………………
...
全部展开
我想你的年级还很小吧?
我下面的话你可能不一定看得明白。。
我想你想问的应该是陈景润证明(1+2)吧?
事实上,我以前也陷入那样一个误区。都说陈景润证明了(1+2)但是还没人能证明(1+1)。总觉得好奇。。
1+1=2不是我们小学就知道的吗?
没经过证明我们怎么就在用了呢?
1+1=2不是和1+2=3一样的证明方法吗?
………………
………………
其实这里说的(1+1)和(1+2)指的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1+1=2、1+2=3
首先你要知道。陈景润证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相关的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叫哥德巴赫的数学家提出的,大概是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
比方说8=3+5,26=19+5……
素数是指该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除尽。比方7,11,19。
现在这个命题还没有得到证明。但是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人们可以计算出直到很大很大的数字上,这个命题都是正确的。它应该就是正确的。
很早以前,外国人就证明了任何一个大于X(X应该不会很大)的偶数都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7个素数乘积的和。人们把这个表示成(1+7)
后来慢慢有人能证明一个大偶数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6个素数乘积的和(1+6);一个素数与5个素数乘积的和(1+5)……。
再后来,我国的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大偶数都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2个素数乘积的和,这就是人们长说的(1+2)。比方18=3(3*5);30=5+(5*5)。
至于他是怎么证明得,那写出来都是一大本的书。一般人是看不明白的。包括现在的你和我。。
但是人们还没有能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1+1)。
这才是人们常说的能证明(1+2),还不能证明(1+1)。并非说我们能证明1+2=3,不能证明1+1=2。
事实上1+1=2,1+2=3都是人们规定的公理,是准则,是不需要也不用证明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