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2:12:32
山水诗?!
山水诗?!
山水诗?!
最佳答案检举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山中
【内容】:
溪清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山居秋螟
【内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山居即事
【内容】: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书事
【内容】: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送祢郎中
【内容】: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送钱少府还蓝田
【内容】: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内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桃源行
【内容】: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3:二、李白的山水文学启迪着现代旅游者
2007-05-14 15:22:14
大中小
不是每个人都详读了李白的所有山水诗,但每个人都知道李白是个旅行家并为之所见过的山山水水写过诗.他们大概能体会到一种模糊的意境,站在秀峰壮美的瀑布下面,试图以李白的眼光去看那瀑布,然后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那是一种追寻,李白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李白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在于超越时空的精神.
李白不是豁达的人,但却是个执着的人.这点不属于局限,属于性格,性格是没有优劣之分的.玄宗用他写诗,而不是治国,没有用错.一个浪漫主义者只有在他的幻想世界里才是完美的.现实总是很残忍,和他在峨眉山上想的完全不一样,所做的完美规划是不受到乱七八糟的事实影响的.史书记载得再详尽,也只能记下教训,记不下未来的多变,累积不了人类的智慧.不都是重新开始的吗?国家兴亡,家庭的组建,人生的规划,都是一样的.有谁不知道,新中国不是在几千年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呢?几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只是灿若星河的历史.都过去了.管晏之谈,要有齐小白、姜环的常识.但是他有一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自信,随性,开怀.这是追求真我的生活方式,毫不掩饰,不是政治家应该具备的是诗人的气质.不停止追求,始终自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终于现实,自由,随性.这就是李白.他的山水文学充分反映了他的个性.与一般山水诗人不同,自然山水在他心里唤起的不是闲情逸致,而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非常强烈的情绪.山水与李白的个性精神和思维方式融为一体,折射出李白傲岸不群,摆脱束缚,冲出樊笼的自由意识.在李白的经历中,我们看到,追求功名和山林之志并无实质性的冲突,都是在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热衷功名还是醉情山林,他的一生没有这个问题, “舒卷在胸臆”.从始至终是真的对山水有着着热爱和审美的冲动.
再说《庐山谣》.首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以陆通自比,称为狂人,好养性之人,看楚政无常,装狂,李白此时身在庐山,避安史之乱,有相通之处;楚王闻陆通贤,请为治江南,通笑而不应,后携妻隐姓埋名,只是传说成了仙.他是否也在期待有人请为治乱啊,显然是的.“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也想做仙.但不矛盾,在他心里并不矛盾.“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都是庐山美的.“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追寻着谢公的身影,石镜照心,谢公已去.“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无世情,真的还是假的.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人的想法,在那一刻,也许就是模糊的.“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向玉京.”前辈们都说这是全诗最能体现李白当时愿望的一句,说他的心也向着长安呢.笔者不得不赞成,这样才和自称楚狂人一致.但是诗人亦幻亦真的自我感觉,他自已陶醉其中.诗人的全部个性都体现出来了.
李白的选材多是名山大川,雄山奇水,形成独特的意象.又善于描写动态景物,善于捕捉景物的气势、速度和变化.这合乎了盛唐时代的审美情趣,但只有他这样天才的诗人,才能做得如此完美,却像信手拈来一样简单.《望庐山瀑布二首》人们记得的是第二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冲击力和一泻千里的气势简单地表达了出来.第一首中用了很多的文字来直接描写瀑布,“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焱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口射(三水众),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他还说“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李白的思想博杂,自幼观百家,他的审美眼光,是完全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类思想都对他有影响,孔子著名的比德游,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影响了整个知识分子群,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包括生活中的审美态度.老庄虽然有别孔子,但他的性情也是在山水自然万物中表达的.佛教传到中国,演变成著名的禅宗,参禅悟道对安静的山水环境依赖很大,有派系就有本山.道教中各路神仙,都有自己的道场,出没于深山老林云雾仙境.这些注定了中国人,李白也不例外,要衷情于山水,用同一种心情去看山水.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无条件沿袭的结果.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现代旅游者的审美期待,而李白的个性表达他们记忆犹深.
现代旅游者,把旅游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因为没有去过而去,不是因为没有来过而来.是因为要去而去,要来而来.为了在旅行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放松,希望看到的东西是想看到的,能够认同的.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旅游者被分为流浪型、文化观光型、冒险型、怀旧型、消遣型、探亲访友型、健身旅游型、购物旅游型.他们通通都是以文化需求为目的,其中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这个人群有很强烈的寻求放松的愿望,但是不像其它冒险型等一样寻求刺激,他们要的是一种体验,而这种想象是可以通过开发者做出来的氛围来实现的.应该抓住旅游地最重要的人文精神来渲染.比如庐山有李白,三清山有葛洪,龙虎山有张道陵,因为旅游者记得他们,他们心里有古人留下的记忆.李白在古人群里是有代表性的,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他鲜明的个性,决定了他在感受山水时的独特性,启迪着旅游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