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刘因转 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0:37:02
元史 刘因转 翻译
元史 刘因转 翻译
元史 刘因转 翻译
元朝理学家刘因传
从专意“明道”到东京执教
刘因(1249—1293),字梦吉,保定容城人.父述,性好儒学,元世祖中统年间任武邑县令,后以疾辞归.刘因三岁识书,过目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当与父亲有很大关系.
北方名儒砚坚落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后,在那里授徒达十余年.刘因师从砚坚,学业大进,为同舍诸生中之佼佼者.宋金两代文坛注重“以辨博长雄”的词章和“诞漫坐杂”的经义,“南北崇尚几无所分别”(《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五).中统年间前后,经许衡、窦默、姚枢等人的提倡,在南方被公认为“正学”的程朱学说也规模日广地传播到北方.刘因对早年研习的“训诂疏释之说”本来就心存疑惑,这时更专心研读程朱诸书,后成为在北方名声仅次于许衡的理学传人.
在刘因以性理之学名闻北方的初期,他专以“明道”自任,颇有“笃志独行”的意向.他的家境贫寒,父母、祖父去世后长期无力安葬,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始克襄事.在《癸酉(1273)书事》一诗里,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经济状况:“娇儿索粟一钱空,怪见家人不忍中.我不怨天贫贱我,吾儿自合享吾穷.”(《静修集》卷一三)但他仍不愿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全祖望在《书刘文靖公渡江赋后》一文指出:“公卿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逊避,不与相见”(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三三).他所以不愿涉足政治,很可能是因为在他看来,“以元开创规模言之”,“不足为辅”(《静修集》卷八).至元中叶,忽必烈长期倚信以“理财”固宠的回回大臣阿合马,日益疏远“讳言财利事”的朝中儒臣.这应当是促成刘因采取超脱于政治的处世态度的重要原因.他在七律《读汉高帝纪》里批评西汉初年的朝政轻视儒术:“规模自袭挟书律”,“只知才到萧曹尽”(《静修集》卷二一).其中所抒发的,不能不是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刘因还反复以“夷皓”(伯夷和“四皓”)为诗作的主题,也无非是在表露自己不合时则甘于隐沦、“名书丹阙非吾望”的心迹.他用诸葛亮“静以修身”的名言额所居曰“静修”,大约也在此时.
至元十一年(1274),元朝下诏伐宋;大军浮汉入江,水陆并进,顺流而下.不到两年,宋亡.刘因颇伤宋朝为奸臣所误,拘留元朝国使以挑兵衅,终致国亡,遂作《渡江赋》以哀之.他曾欲南游江湖,览观南宋诸先儒名迹,但未克成行,反而北上易州(今河北易县),到当时辞官家居的何玮家馆课授徒.刘因自己说,他所以同意去何家,教书三年,主要是因为那里藏书很多,可以一遂“馆于藏书之家而肆其检阅”的宿愿,何玮曾参与伐宋之役,藏书中有不少是从南宋旧境携回的理学书籍,这些书在北方不易搜寻.
至元十九年(1282),权倾一时的阿合马被杀,元廷的政治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被蒙古、色目和汉族高级官僚中的汉法派所一致拥护的新政治领袖、太子真金,更加积极、直接地参与各种有关的政治活动,一时间在汉族士人中引起对于“朝政更新”的强烈乐观情绪.也就在同一年,真金因不忽木之荐,以太子燕王守中书令下教,召刘因赴都,擢拜承德郎、右赞善大夫.这时的朝野对真金改革朝政的过度希望,无疑也感染了刘因.他受教之后,“即与使者俱行”.时真金建学宫中,教近侍子弟读书.刘因抵京后,遂受命接替前任王恂,教学于东宫.未几,因继母感风疾,辞归省视;翌年母卒,乃丁忧家居.
重归隐沦
由真金所发动的更新朝政的改革,还来不及等刘因母丧服除,就因与元世祖忽必烈政见不合而中途夭折.这次事件给予刘因很深的刺激,使他对于元朝政治再也不抱什么希望,而且反过来,对于自己轻易应诏、一聘而起十分后悔.他想起汉初吕后以卑辞厚礼迎四皓以侍太子(即汉惠帝),使刘邦以为太子得天下人心,如高飞鸿鹄,“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因而不敢废之另立的故事,深感自己贸然卷入宫廷斗争的危险,因此竟吟出“一读《鸿鹄歌》,令人心胆寒”,“出处今误我,惜哉不早还”的沉痛诗句(《静修集》卷二《四皓二首》).在应征而起的六年前,刘因写过一篇《退斋记》,在文中婉转地批评在政坛上进退无恒,认为许衡既然以“正道”自任,出仕从政,就不应复因道之难行而“以术自免”(《静修集》卷一八》).对照刘因作《退斋记》的宗旨,亦更可见他对于自己竟然蹈许衡旧辙,追悔不已.关于刘因在继母去世后近十年中的隐居生活,史料甚为缺乏.他有词《太常引》云:“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博,休错比,当年谢安.”(《静修集》卷一五)其中所反映的是这个时期里他的心境.他无疑仍以写作和教书为业.当时流传有《四书集义》一书,是朱熹有关四书的问答与集注而为他人所汇辑者.刘因认为其太繁,且有牴牾处,于是另加采择阐发,撰成《四书集义精要》三十卷.他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李谦在刘因居丧期间曾拜访他,说他“形体癯瘁,须发颁白”(《静修集》卷首),这时他不过三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这年,儿子又先他去世;这对他的精神和身体,不免又是一次大打击.
至元二十八年,刘因四十三岁.元世祖忽必烈杀权相桑哥,“朝政又一更新”(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八《刘因墓表》).元廷以集贤学士的三品清要之职往征刘因.他绝不愿再仕,乃以疾固辞.
刘因在疾病缠身的最后两三年内,又写成《易系辞说》一书.至元三十年四月去世.元仁宗延祐年间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其撰述流传至今者,有《静修集》、《丁亥集》、《四书集义精要》、《椟蓍记》、《樵庵词》等.
对的